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中經常說,從我國當前經濟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fā),要適應新常態(tài),還要保持戰(zhàn)略上的平常心態(tài)。那么,如何理解這個經濟上的新常態(tài)呢?其實,在習總書記講這一點之前的一段時間,特別是2003年以后,我們的經濟增長是不正常的。為什么說不正常呢?因為當時受到國內經濟的影響,接著又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歐元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等等。所以,為了防止自己的GDP下降,我們就采用了增加投資、放寬銀根這樣一些措施,這樣就造成了GDP增長率在一段時間內都保持在9%、10%,甚至更高,這就屬于不正常。如果要進入一個經濟穩(wěn)定的增長狀態(tài),GDP增速不一定要太高,保持一個比較高的速度就行了。這就是所謂我們要轉入常態(tài)。
要轉入常態(tài),按照中國當前的情況,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也許增長率在7%左右并不是太高,但是適合中國的國情,因為我們的關鍵在于調結構。如果經濟增長質量不好,經濟結構始終沒有得到調整,那么不僅成本會越來越高,產品的銷路也會越來越窄,而且可能錯過了技術創(chuàng)新、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所以,經濟增長的質量比經濟增長率本身更能夠代表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方向。
面對新常態(tài),無論是對于地方政府、國有企業(yè)還是我們大眾來說,都應該保持平常心態(tài)。對大多數企業(yè)來說,平常心態(tài)應該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應該有一種自主創(chuàng)新的動力。有了自主創(chuàng)新的動力,依靠自己的產品,依靠技術進步,就能夠占領市常動力主要就是靠創(chuàng)新。第二,對每家企業(yè)來說,要適應新的形勢的變化。比如,現在的新形勢變化表現為互聯網的影響越來越大,實際上這意味著消費者參與的程度越來越高,那么當前消費者的選擇就是最重要的。如果摸不清這個新的變化,還跟過去一樣,那么產品可能很快就會滯銷,很快就會被別人趕上。第三,每家企業(yè)的管理都是有潛力的,營銷也是有潛力的,市場是靠人來創(chuàng)造的。有了這個想法,管理就會有改進,營銷就會有所變化,這樣,我相信企業(yè)就處于常態(tài)了。企業(yè)不要求太高的增長率,而要求穩(wěn)扎穩(wěn)打,看準了市場,堅持自己的方向,自己努力就會有成果,這就是平常的心態(tài)。
在目前的情況下,GDP的增長率保持在7%,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狀態(tài)。前幾年我們的GDP增長率都是在8%~9%的區(qū)間,其實在前幾年的形勢下,這個增長率是很合理的。最近,一些機構發(fā)布了關于中國GDP增幅的預測,大概都在7.5%左右,到明年可能會降到7%。我覺得就算是7%也是不低的,在全世界范圍來講仍然屬于高增長。另外,一個國家的GDP增長率有一度可能高,但時間不會持續(xù)太久。長時期來看,我們在今后比較長的時間內能夠保持7%甚至是6.5%~7%的增長,這是跟中國整個的變化相適應的。為什么?第一,這個增長率在全世界范圍來講絕對不低。第二,我們重在結構調整,結構調整本身是限制增長速度的,如果單純?yōu)榱嗽鲩L速度,而把結構調整放到次要位置,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將來會后悔的。還有第三點,今后的發(fā)展并不是看產品數量,而是看產品質量。經濟增長也是一樣的,不是靠增長率,而是靠增長的質量,我們要把這個問題把握住了。所以,今后十年之內增長率如能保持在6.5%~7%,我覺得挺好的。
另外一點,單純追求高增長率,可能導致幾個大問題。第一,環(huán)境還能不能保護得那么好?如果環(huán)境的破壞程度加劇,那是不行的。第二,資源的消耗率怎么樣?有些稀缺資源被拼命使用,比如土地就是一種稀缺資源,如果用完了怎么辦?第三,與高增長率相適應,得有熟練的技術工人。如果沒有形成熟練的技工隊伍,還是靠原來的勞動力,能夠適應這個制度創(chuàng)新、結構調整的長期目標嗎?也不一定。所以,還要加快培養(yǎng)當前需要的熟練技術人才,長期來看,6.5%至7%的增長率可能是比較合適的。
最近大家看到,有一些地方政府考慮到投資的整體總量的下滑,以及房地產市場的低迷,還是出臺了相應的所謂“微刺激”的政策。不講“微刺激”,改成“微調”可能更好一點,因為宏觀經濟調控最忌諱大升大降、大起大落、左右搖擺,這對經濟損害很大。所謂“微刺激”,實際上就是微調,而微調是可以的,宏觀的重點應該放在微調、預調上,不能大起大落。過去我們是吃過這個虧的,結果增長率是很高了,但產能過剩也來了,產品積壓了,在市場上銷不掉,然后又人為地制造一些銷路,結果呢,產能過剩的問題始終沒解決。所以,我們要想把結構調整得更好,把產能過剩的現象壓下去,我相信6.5%~7%的增長率是一個明智合理的選擇。
要轉入常態(tài),按照中國當前的情況,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也許增長率在7%左右并不是太高,但是適合中國的國情,因為我們的關鍵在于調結構。如果經濟增長質量不好,經濟結構始終沒有得到調整,那么不僅成本會越來越高,產品的銷路也會越來越窄,而且可能錯過了技術創(chuàng)新、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所以,經濟增長的質量比經濟增長率本身更能夠代表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方向。
面對新常態(tài),無論是對于地方政府、國有企業(yè)還是我們大眾來說,都應該保持平常心態(tài)。對大多數企業(yè)來說,平常心態(tài)應該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應該有一種自主創(chuàng)新的動力。有了自主創(chuàng)新的動力,依靠自己的產品,依靠技術進步,就能夠占領市常動力主要就是靠創(chuàng)新。第二,對每家企業(yè)來說,要適應新的形勢的變化。比如,現在的新形勢變化表現為互聯網的影響越來越大,實際上這意味著消費者參與的程度越來越高,那么當前消費者的選擇就是最重要的。如果摸不清這個新的變化,還跟過去一樣,那么產品可能很快就會滯銷,很快就會被別人趕上。第三,每家企業(yè)的管理都是有潛力的,營銷也是有潛力的,市場是靠人來創(chuàng)造的。有了這個想法,管理就會有改進,營銷就會有所變化,這樣,我相信企業(yè)就處于常態(tài)了。企業(yè)不要求太高的增長率,而要求穩(wěn)扎穩(wěn)打,看準了市場,堅持自己的方向,自己努力就會有成果,這就是平常的心態(tài)。
在目前的情況下,GDP的增長率保持在7%,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狀態(tài)。前幾年我們的GDP增長率都是在8%~9%的區(qū)間,其實在前幾年的形勢下,這個增長率是很合理的。最近,一些機構發(fā)布了關于中國GDP增幅的預測,大概都在7.5%左右,到明年可能會降到7%。我覺得就算是7%也是不低的,在全世界范圍來講仍然屬于高增長。另外,一個國家的GDP增長率有一度可能高,但時間不會持續(xù)太久。長時期來看,我們在今后比較長的時間內能夠保持7%甚至是6.5%~7%的增長,這是跟中國整個的變化相適應的。為什么?第一,這個增長率在全世界范圍來講絕對不低。第二,我們重在結構調整,結構調整本身是限制增長速度的,如果單純?yōu)榱嗽鲩L速度,而把結構調整放到次要位置,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將來會后悔的。還有第三點,今后的發(fā)展并不是看產品數量,而是看產品質量。經濟增長也是一樣的,不是靠增長率,而是靠增長的質量,我們要把這個問題把握住了。所以,今后十年之內增長率如能保持在6.5%~7%,我覺得挺好的。
另外一點,單純追求高增長率,可能導致幾個大問題。第一,環(huán)境還能不能保護得那么好?如果環(huán)境的破壞程度加劇,那是不行的。第二,資源的消耗率怎么樣?有些稀缺資源被拼命使用,比如土地就是一種稀缺資源,如果用完了怎么辦?第三,與高增長率相適應,得有熟練的技術工人。如果沒有形成熟練的技工隊伍,還是靠原來的勞動力,能夠適應這個制度創(chuàng)新、結構調整的長期目標嗎?也不一定。所以,還要加快培養(yǎng)當前需要的熟練技術人才,長期來看,6.5%至7%的增長率可能是比較合適的。
最近大家看到,有一些地方政府考慮到投資的整體總量的下滑,以及房地產市場的低迷,還是出臺了相應的所謂“微刺激”的政策。不講“微刺激”,改成“微調”可能更好一點,因為宏觀經濟調控最忌諱大升大降、大起大落、左右搖擺,這對經濟損害很大。所謂“微刺激”,實際上就是微調,而微調是可以的,宏觀的重點應該放在微調、預調上,不能大起大落。過去我們是吃過這個虧的,結果增長率是很高了,但產能過剩也來了,產品積壓了,在市場上銷不掉,然后又人為地制造一些銷路,結果呢,產能過剩的問題始終沒解決。所以,我們要想把結構調整得更好,把產能過剩的現象壓下去,我相信6.5%~7%的增長率是一個明智合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