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老產品失去市場而多年嚴重虧損并瀕臨破產的本溪冶金軸承公司今年卻火了起來,手中的訂單一批又一批,已經排到了明年一季度,預計全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600萬元,比建廠50年來的最高銷售額還高出30%。
他們由“崩盤”到“翻盤”,皆因在科技創(chuàng)新上“捅破了一層窗戶紙”,自行研制并投產了一種可替代進口的新產品。
依仗本溪獨有的“人參鐵”和“人參鋼”,本溪軸承廠曾稱雄市場,生產的五大類軸承專為大型鋼鐵企業(yè)的蘇式軋機配套,日子過得相當滋潤??珊镁安婚L,隨著蘇式軋機逐漸被更先進的連鑄連軋機組取代,該企業(yè)的產品也漸漸失去了市場競爭力,企業(yè)隨之陷入生存困境。
面對生存危機,企業(yè)沒有放棄,他們心不散、人抱團,潛心研究新式連鑄連軋生產線,還真讓他們看出了能使自己起死回生的“三個很大”。
其一是希望很大。新線用的彈性軸承與本廠的五大類軸承有許多相似之處,技術有望攻克;其二是前途很大。新線每生產40萬噸鋼坯,整條線的所有彈性軸承都要更換。
用量大,市場就大;其三,即使我們拿出的新產品售價只是進口產品的1/3,其利潤也是原五大類軸承的三倍。有了這“三個很大”墊底,他們開始了日以繼夜的技術攻關,不到一年就拿出了可與進口產品媲美的國產貨。
當然,整個過程并不像他們事后所說的“只捅破了一層窗戶紙”那么簡單,也是經過了多次跌倒、爬起和反復實驗,還專門請來了哈爾濱理工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的專家?guī)椭リP。
新產品質量與進口產品不相上下,而價格卻遠遠低于進口貨,這使得軸承公司的產品迅速被市場接受,本鋼、鞍鋼、首鋼等大型鋼鐵企業(yè)如今都成為該企業(yè)的固定客戶。眼看產品供不應求,公司又投資2200萬元新上馬了一條專門生產彈性軸承的生產線,全力沖刺企業(yè)發(fā)展的另一高峰。